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进入核岛负挖阶段
- 编辑:5moban.com - 18如果要用简单的比喻来叙述当今社会之运作模式,说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关系,大抵上是可以成立的。
这一规定事实上依然将很多环保组织排除在外了。自然之友的公开信指出,正在审议的《环保法》四审稿关于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规定依然过于严格,不利于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进行监督。
首先,将能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限定为设区的市级以上,缺乏依据,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环境问题的地域性。自然之友基于上述理由,希望环保法修订可以进一步放开对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扩大到所有依法登记的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组织。鉴于注册登记的困难,目前国内的很多环保组织还都是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在从事环境保护的推动工作,已经注册的相当一部分环保组织也都在区级的民政部门登记。自然之友认为,凡是依法登记的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组织都可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据了解,正在审议中的《环保法》四审稿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而且,信誉良好这种弹性极强的规定也很容易导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全国人大代表黄志明、穆东升委员建议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和建设项目,不得组织实施和开工建设。废水总铅排放量减少2.3吨/年,废气中铅及铅化合物排放量减少8吨/年。
近日,工信部、财政部下发了《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要求通过改造清洁生产技术,在源头、生产过程中减少汞、铅、高毒农药的使用及排放量,并给予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资金奖励。对2016至2017年底前完成并通过核实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10%的资金奖励此外,高毒农药同样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对2016至2017年底前完成并通过核实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10%的资金奖励。
铅污染集中在铅冶炼、再生铅行业,以及铅使用量达80%的铅酸蓄电池行业。以非电子类体温计为例,《计划》要求,其生产采用稼铟锡等新材料替代汞,实现无汞化。
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则显示,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汞、铅均超标,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6%、1.5%。《计划》提出,要对12个高毒农药产品实施替代,推进农药剂型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烷基酚类等有害助剂在农药中的使用,尽量减少有害有机溶剂的使用量。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汞、铅和农药生产和消费国,加强对涉汞、铅行业和农药行业的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72条河流入海排入重金属污染物2.7万吨,包括铅2004吨、汞40吨。
在铅削减工程中,《计划》要求,铅冶炼、再生铅行业通过回用集成、全循环高效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减少铅等高风险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目前,高毒农药仍有杀扑磷、甲拌磷等12个品种,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2.5%左右,还有约30万吨的有害有机溶剂在农药制剂中应用。于2013至2015年底前完成并通过核实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15%的资金奖励。电池行业是汞、铅等重金属排放的重点行业。
《计划》提出,到2017年,汞使用量减少181吨/年,废水汞排放量减少0.3吨/年。减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使用量33万吨/年。
工业领域汞污染,主要集中在汞使用量较大的电石法聚氯乙烯、荧光灯、干电池、体温计等领域,占汞总使用量的95%以上。在铅酸蓄电池行业,重点推广卷绕式、挤膏式铅酸蓄电池生产、铅粉制造冷切削造粒等技术。
汞、铅和高毒农药等高风险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既可以通过大气、水、土壤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也可以通过食物链传导对人体,且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近日,工信部、财政部下发了《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要求通过改造清洁生产技术,在源头、生产过程中减少汞、铅、高毒农药的使用及排放量,并给予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资金奖励。因此,在电池行业实施汞削减、铅削减刻不容缓。铅酸蓄电池的主要水污染物为铅、镉等,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铅、硫酸雾。替代高毒农药产品产能5万吨/年。废水总铅排放量减少2.3吨/年,废气中铅及铅化合物排放量减少8吨/年。
《计划》提出,在纸板锌锰电池、糊式锌锰电池、扣式氧化银电池、锌空气电池行业,要加快提高电解二氧化锰、锌粉、浆层纸、电解液等材料性能,并实施工艺装备的技术改造,实现无汞化生产。此外,在电石法聚氯乙烯、荧光灯、体温计等汞使用量较大的领域,也要实施汞削减清洁生产工程。
同时,为支持高风险污染物削减,工信部、财政部对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奖励资金申请进行核实。根据环保部《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锌锰电池的主要水污染物为汞、锌等,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汞、沥青烟
像这样一些问题,国企到底在环境治理方面扮演什么角色,我觉得是要思考的。财政部的一位官员在会上还强调了以经济杠杆为主进行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多位专家学者就环境风险、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等问题进行探讨,其中国企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结果价格一便宜,反而把这边优质煤赶出去了。真正可靠的是通过改革,以经济杠杆为主,在公平竞争中让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优胜劣汰作用,把真正低效、落后、过剩的产能挤出去。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指出,中国目前的污染防治面临两难局面:企业要按你的标准治理,这个企业可能就白干了,它不会真治。
他认为,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关停并转操作空间有限,仅适合为数不多的企业。除此之外,与会专家还对环境治理的制度设计以及市场化手段进行了探讨。
4月29日,绿色经济研讨会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在京举办。他认为,环境治理关键还在于制度如何设计,尤其是在信息公开、监督尺度、标准可行性方面,单纯靠所谓的行政监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后来我们去调研,发现有两件事情:一个是那个城市发电很富裕用不完,而南方某个省正好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想多用电,缺口和那个市富余的电相吻合,两边都谈好了,但是中间的国企、我们的电力公司反对,这个事情就做不了。中国大多数现实情况是,企业先这么干着,大家心照不宣,做做样子比较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以调研经历为例:比如说内蒙的一个城市,现在经济很不景气,当然也有它前面的政策失误。我们整天生活在雾霾中,这还不是国计民生吗?缺钱的话,国有资本投到那里去啊,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正当性的。一位与会学者指出,官方反复强调科学发展、包容性、可持续增长,但实际进展却在部门利益、垄断利益的阻碍下步履维艰,与煤、电相关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的改革,总是一拖再拖。另一位学者则从融资角度,直言国有资本应重点参与其中: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因为这关系到国计民生。
但政府如果真按照不治污的法条把它关了,又影响当地的税收、就业,面临经济凋敝、滑坡的局面,所以现在很纠结。而以法规划定准入技术标准的方式,可以针对大范围企业,但又容易产生人情因素、设租寻租等问题,造成扭曲和不公。
第二件事,经济增速放缓,内蒙这个城市煤炭价格非常脆弱的时候,国企在干什么呢?本来治理环境问题应该用优质煤,但是我们的国企从东南亚进了一批劣质煤,就因为价格便宜一位与会学者指出,官方反复强调科学发展、包容性、可持续增长,但实际进展却在部门利益、垄断利益的阻碍下步履维艰,与煤、电相关的节能降耗长效机制的改革,总是一拖再拖。
多位专家学者就环境风险、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等问题进行探讨,其中国企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后来我们去调研,发现有两件事情:一个是那个城市发电很富裕用不完,而南方某个省正好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想多用电,缺口和那个市富余的电相吻合,两边都谈好了,但是中间的国企、我们的电力公司反对,这个事情就做不了。